top of page
作家相片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永續時尚] 整合分析:一層一層剝Tension,找Insight!

已更新:2023年5月10日

[111-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工作週記 >> Week8]


文|經濟四 周湘庭

圖|工管二 蔡佩珊


期中週到來,專案時程也來到了一半。在整合分析階段,我們透過分類Theme、尋找Tension、抓出Insight、建立Persona等方法,從龐大的data水族箱中精煉出我們真正需要的關鍵資訊,並將這些精華重整打包,帶著它們繼續邁出下一步!


探索回顧:過程反思與回應

在過去幾週內,我們嘗試了許多方法來執行觀察、訪談、紀錄等任務,大家也在上周的個人任務中分享了對方法與心態建設上的個人反思。課程的一開始,Jade針對這些回饋內容給出了回應。

  • Why top 5?

整理訪談和閱讀資料時,我們會挑選出團隊認為最重要的 ”top 5 takeaways”,並用不同顏色標記,但為什麼是5這個數字呢?心理學研究指出,人類大腦直覺可以記錄的單位大約是7±2,因此才擇定5作為重點摘要的數量。Jade也延伸回覆,雖然我們會想盡量深入探索,但專案的時間限制使我們無法像做學術研究那樣深入鑽研,因此社會設計採用的一些方法就是要讓我們在有限時間內帶著精要但有用的資訊繼續前進。


  • AEIOU觀察法與層級分析:資料去脈絡化?

在觀察任務中,我們採用AEIOU觀察法分解事件中的活動、環境、互動、物品、人物等項目;而同學問道,這樣拆分的紀錄方式是否反而導致資料的脈絡被打碎?Jade回覆,觀察方法是一種框架,而框架僅作為一種參考,並沒有絕對的標準。制定框架目的在於幫助我們快速抓取研究資料,也回應社會設計中快速擷取資訊並與團隊同步的需求,因而無法如學術研究那樣嚴謹。與此類似的問題還有層級分析,我們用簡潔的框架快速看到個人、地區、集體、文化等不同層級對結構的影響,但過程中仍會對資料分類產生疑惑(地區範疇該如何界定?人和文化的交互影響該分到個人還是整體?),這些問題沒有正確答案,我們隨時能透過彈性調整框架來因應。


  • Tension尋找過程: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

同學提問,我們從data pool中找出tension,但 ”a but b” 的架構卻可能會把不同脈絡的兩句湊到一起,進而造成斷章取義、以偏概全的偏誤。Jade回覆道,這個擔心是對的,但在團隊的專案中,大家能夠一起篩選、互相把關,在討論溝通的過程中就能push彼此走在對的方向上。


執行專案的過程就像走平衡木,時而出現搖擺、模糊的不平衡感,有些人可能會不習慣「擁抱模糊」的感覺,但那都是正常的,我們不用隨時都以達到百分百正確為目標,隨時都可以停下喘口氣、回過頭來尋求大家的協助!

分享初步Persona具有的特質
分享初步Persona具有的特質

本日Check in:Data水族館導覽與人物誌介紹

各組在兩週前分配到不同的任務,並以接力的方式整理了data pool。Jade先請我們用手比出自我評估的任務完成度,並讓各組向大家簡單介紹分類方式與目前看到的問題,讓大家同步各項工作的進度,她也鼓勵大家在執行各項工作時可以嘗試自己過去不擅長的事情,不論你是兔子型或烏龜型的人,都能在團隊內找到互補的夥伴!


導覽Data水族館時,大家不約而同在目前的分類中看到了一些問題。有人建議可以參考層級分析的方法,將資料由大到小排序,就能拆分出更細膩的層次;有人在分類過程中看到了一些很難分類的資料,因此同學建議pool內只放被精煉過的Top 5 takeaways;另外也有同學建議將目前的分類根據目的、行為、動機進一步整合。根據大家的回饋,Jade提出之後可以由一組做資料最後refine,確保Theme具有完整、不重複的架構。


而負責建立初步Persona的同學則抓出了「增添衣物的原因為想要或需要」與「參與永續行動的程度」兩條軸線,產出了四個人物,分別為:

  1. 熟悉自身穿衣風格並會定期更換風格的女性,討厭整理衣物,通常因想要而購衣,會主動參與永續行動。

  2. 重視衣物實穿性的男性,在搬家或整理衣物時了解自身對衣物的需求,並喚起永續意識,只要給予足夠方便的管道與資訊就會參與永續行動。

  3. 忙碌的母親,少有時間整理衣物,缺乏個人衣物空間。由於小孩成長快速,衣物替換頻繁,因而喚起她對衣物循環的意識。具有捐贈習慣,是惜福的人,重視循環行動的方便性。

  4. 購衣時以實用性為考量的男性,購衣頻率低,認為永續重要但不了解永續概念,比起永續更重視衣物價格。

接下來的一週,各組將會繼續豐富人物特質,根據探索階段獲取的資料,深挖各人物對衣物互動的目標與期待、煩惱與挫折,以及參與循環行動的門檻。

分享初步Persona具有的特質
分享初步Persona具有的特質

從 Tension 到 Insight

在整合分析階段,我們運用直覺與邏輯,在分類過的資料中尋找共通點或重複出現的模式(pattern),並留意當中的矛盾之處(Tension)。經過上週一番腦力激盪後,我們產出了數十個Tension,而接下來將篩選排序這些Tension。


Tension拆分為「增添/使用」、「二手/淘汰」、「循環行動的響應(挑戰或可能性)」三大類,分配給三組進行後續任務。為了方便整合改寫,我們先把內容相近的Tension排在一起,再進行排序——但該如何決定順序呢?Jade給了我們一些排序的依據:

  1. Tension在整個探索過程中出現的頻率,由高至低排

  2. 議題族群對Tension的情緒連結愈深、需求愈高,排愈前面

  3. 現有系統中愈被忽視,排愈前面(如果我們忘記,這個世界可能也就忘記了!)

在十分鐘的練習時間內,各組已經看到了一些有趣的Tension,例如:「購買標榜環境友善的產品能讓消費者以本來就會做的事達成永續,但是消費者縱使有觀念,實際消費行為卻還跟不上,畢竟注重環保永續的品牌售價通常較高」、「我還是喜歡這些(淘汰的)衣服,但是真的沒辦法收納,不得不捨棄,會希望自己的衣服找到好歸宿」,這些都是先前我們未曾想到的痛點!

分享篩選出的重要Tension
分享篩選出的重要Tension

一層一層剝 Tension,找 Insight

抓出Tension後,就來到了本日的重頭戲:尋找Insight!Jade先給了我們一些有關Insight的概念與mindset。


Insight是我們在主題中對人類行為的洞察,以考量情感與設計能動性的方式描述之。Jade說這有點像是透過反思去觀察現象背後的情感、動機、需要,有助於之後設計時找到更「有感」的trigger。


找Insight的過程並不容易,像是剝洋蔥一般,麻煩又累人(可能還會流淚,眼睛好痛!),但這些都是正常的必經過程。在找insight的過程中有幾點可以注意:

  1. 生成Insight時不必執著於100%的證據,但要確保最後的Insight都based on data。即使發想當下沒有足夠的證據去佐證,但事後可以透過篩選(至少有四個data佐證或補充脈絡)決定要保留哪些Insight。因此,不斷回顧過去的data是很重要的!

  2. 少即是多:即使我們有一百個發現,但關鍵的那些才是最重要的。

  3. 推測每個tension中人物的動機。而人的動機或需求常常跟自我價值有關,包括歸屬感、掌控力、做得到的能力。

  4. Insight不只是訪談紀錄!我們可以大膽地詮釋、推論,不要把受訪者口中的「想要」當作真正的需求,要根據背景與真正的行為來分析。

  5. Insight往往就在看似平凡的事物或經驗中,因此我們在找insight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像廢話的話,但可以藉由討論勾勒更明確的藍圖。

那麼,要如何從Tension中找Insight呢?

Jade說明,Insight看起來會像「Tension+人物+需求」,也可自問以下問題:

  1. 這個問題直接影響了誰?(找出主詞人物)

  2. 這個人有什麼需求和動機?所以他做了什麼?

  3. 存在什麼問題點?我們因為什麼而心一揪、皺眉頭?

也要注意,盡量用正向表述來寫句子,才能更清楚展現出關係人的需求或期待的調整!



設計原則:立基於真實經驗的發想

最後,Jade向我們說明設計原則(Design Principles)的概念。


設計原則來自傳統意義中的「設計」,像視覺顏色(標準色)、易用性(位置)都算一種設計原則。設計原則發展在整合分析後與發想之前,適用於整段發想設計過程,是把觀察與洞見轉化為發想設計時的參考原則。我們希望發想的成果都是立基於我們先前的研究發現以及關係人的真實經驗,就像是把研究的精華打包起來,繼續往下一步的設計前進。


最後的最後,我們開始為期中交流會做分工準備!期中交流會即將在5/3課堂中舉行,歡迎對永續時尚或社會設計有興趣的大家一起來腦力激盪!



 

永續循環,從「衣」開始!-- 期中腦力激盪 Party

時間:5/3 (三) 13:45-15:45

地點:台大博雅大樓 406 室

現正開放報名中!!(額滿為止唷~)

73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