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議題小論壇

作家相片: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已更新:3月3日

[113-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專案共筆 >> Day2-2]


文、圖|吳語堂 醫學三



設計挑戰:如何結合在地社區力量與資源,打造永續的網絡。


  1. 樂文診所 章殷超醫師:從社區診所與居家醫療長期服務看見的失智症照顧現況與需求


章醫師在貢寮服務逾三十年,從社區醫學到家庭行醫的經驗和大家分享三大主題:

失智症的特性、家屬如何面對、外部支援的建議。

失智症變化多端,並且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患者大多活在另一個世界,很容易誤用社會標準來衡量他們,可能得從踏出自己的世界來認識他們。以目前的醫療發展,家人面對失智症治療的期待其實有點難滿足,加上本身所知的社會框架,力氣內耗的惡性循環開始了。在支持力量時,要適當地給予以免家屬潰堤,同時維持患者的生命尊嚴,並找尋他們的人生亮光。那在照護失智症患者時,承載力是一個曲線;有些人容易崩潰,有些人韌性堅強,而提升自己的知識與經驗,讓我們在承載照護壓力時有喘息的空間。最後,章醫師強調從專業中心主義到病人中心主義,從瞭解問題、同理問題、執行解方的過程,多多聆聽,可能會拉近我們與他們世界的距離。


突破制約,量能量力而為,並敞開心胸多感受。



樂文診所 章殷超醫師
樂文診所 章殷超醫師

  1. 敬智學院 林於諍執行長:失智症照顧在台灣的演進 & 近年照護模式的多元發展


失智症照顧在台灣的演進其實經歷了漫長的過程,從分工明確到以病人自主為中心,林執行長也從護理師到個案管理師再到現在的位置。到長照2.0之時,照護模式設立失智症據點還有日間照顧中心,然而這般分流使不同層級的失智症患者更換熟悉的地點,其實讓許多家屬感到不滿。另外,居家照顧、機構式照顧、喘息服務,加上科技輔助的智慧居家照顧、遠距照顧都是家屬可以選擇的alternatives。多元照顧模式給予患者選擇、尊嚴,使得照護更人性化,包括減法照顧、葵照顧、自立支援、認知悠能(蒙特梭利)。


翻轉照顧概念,學習觀察,掌握人設與其軌道。大部分的行為都會有一個啟動因子,在處理問題時不用被動安撫,可以主動抑制。習慣的觸發點:實際例子是一位曾經是校長的爺爺,習慣在4.巡堂,如今變成巡病房,打擾到其他患者,於是開始跟其他奶奶吵架,最後解方是讓他在三點半的時候到戶外玩樂器,抹掉時間到的概念。


The purpose of life is a life with purpose.


敬智學院 林於諍執行長
敬智學院 林於諍執行長


  1. 到咖手照護服務體系 洪莉茜執行長:十年記憶拼圖


以站在業者與支持照護家庭上,面對失智症患者,並在照護壓力與人員短缺的困難下,給予創新的解方。當初在2015年成立時,以共享經濟的模式,成為服務對象的類家人,並利用黃金三環:整合照顧小組,醫事人員、照顧服務員、生活老師(針對失智長輩規劃的私人家教)。相較長照2.0特約服務,除了日常的身體上照顧協助,打造個別化服務,讓患者保有生活能力,其中服務內容有著三大目標:吃得下、排得順(利用觸撫)、活得動。期望利用新型科技放遠未來,讓老了也有幸福感



到咖手 洪莉茜執行長
到咖手 洪莉茜執行長

議題咖啡館大家的提問都非常熱烈!!!


在與四位進班分享者的交流中,我們聆聽他們分享人生歷練,特別是他們在照護失智症患者時所面臨的挑戰與轉折。他們談到最困難的時刻——不論是患者衰退的記憶無法挽回,或是家屬給予照護者的壓力,甚至是失智症照護網的資源匱乏。然而,在這些困境中,也總有一些正向的契機,無論是家屬彼此的支持、醫療與社福資源的幫助,還是患者偶然的回神,都帶來意想不到的溫暖。這些故事不僅讓我們理解照護的艱辛,也讓我們看到愛與耐心如何在困境中發揮力量!


經歷快速密集的議題小論壇,同學們快速地輸入巨量的議題知識。團隊們各自花了些時間整理訪談之後,最有共識的五點收穫。藉此讓團隊成員們,得以快速理解議題中的重要訊息及關鍵問題。


課程最後,Jade總結兩天團隊一起走過的旅程。無論是心法上,關於設計中的權力反思、團隊設計時的過程原則,以及實際上面對利害關係人時的研究倫理:或者是技法上,從歷史回顧、層次分析到關係人盤點,讓專案團隊們更有實際的工具,得以拆解失智症照護這個如此複雜的議題。


而課程結束後,團隊們接下來就要開始著手進行任務啦!期待一個月後的相見。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