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想法到行動_失智照護設計工作坊的共創旅程
-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 5月17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已更新:6月15日
[113-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專案共筆 >> Day7-2]
文、圖|蕭琬蓁 創新四

今天上午結束了對外工作坊,老師請大家用畫的分享在上午的最印象深刻的事情,從一開始的課程內容分享,看見大家協力進行專案的過程,以及讓參與者對於每HMW提供自己的點子。我們同樣看見參與者們很踴躍分享自己在失智症照護的想法,甚至時間不夠把自己的想法說完,而導致「大塞車」的情況。也因為參與者的積極參與,都讓我們印象深刻。
接下來進行Ji-Co方案分析,我們將早上獲得的點子透過成本與效益的matrix排列。我們可以發現有些點子的概念可以被保留,也看見與過往同溫層不同的想法。而透過排列點子的成本效益,我們可以找到「短期施行」與「長期延續」的行動,這兩個面向都很重要,我們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選擇是否要快速奏效,或是為長期的效益累積每個微小的行動。

最後來到原型實作,是上禮拜同學們最期待的環節,原型看起來像是物件、空間、介面...。原型就像從最「初階」的行動開始,我們從初階行動可以獲得使用者的回饋,幫助我們可以走下到下一階段。因此我們根據HMW的分組,與夥伴協力選擇點子>>動手思考,從關鍵創意中選出最適合發展的點子,老師也幫我們準備可愛的材料:黏土、毛艮、拼貼素材...,準備讓同學們發想與動手做出Prototype。
經過緊鑼密鼓的實作,大家一起來分享自己組別的Prototype,透過花、刺、苞的意象,給予每個提案:喜歡、加強、潛力的回饋。首先我們從一個手機介面的資訊傳遞,到串聯服務員與家屬的溝通區域Slack,以及整合社區資源透過市場機制促進服務提供者給予更好的服務。同學們都給予彼此很多實際的回饋,不論是虛實整合、促進參與、參考使用者的特殊性,並且參考現有技術,如AI、Slack、網頁的模式,讓我們的解方可以被創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