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最後的一堂課

  • 作家相片: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 6月15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6月15日

[113-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專案共筆 >> Day8-2]


文、圖|吳諺松 社工四 校學士



最後一次上課日的午後,窗外細雨綿綿,教室裡卻流動著一股凝聚的暖流。在收到來自合作單位「到咖手」夥伴們誠摯又肯定的回饋後,我們小組之間也針對彼此的提案進行了最終一輪的討論與反饋,氣氛既專注又溫柔。大家不再像開學初那般對流程感到陌生或緊張,而是彼此真誠地給予建議、提出補充,讓每個人的構想都能被推進到更完整的狀態。


老師引導我們進行了一系列回顧與省思的活動,尤其是那一個環節——要我們重新梳理這次專案中曾經出現過的角色權力關係,並寫在便條紙上,與班上的其他同學一對一地交換、傾聽彼此的發現。那個時候才更清楚地意識到,社會設計不只是好點子的堆疊,而是一連串協商、取捨與共同成長的過程。接著的「一句入魂」活動讓人印象深刻,我們被請求寫下如果能對2月底初上課、懵懵懂懂的自己說一句話,那會是什麼?也當成是留給下一屆學弟妹的提醒。

權力流動觀察

我們也一起重新盤點整個學期學到的社會設計流程與工具──從需求探查、角色分析、情境想像、原型設計、回饋修正到行動提案,每一步雖然在實作中常有混亂與不安,但如今再看,卻像是一條我們用腳步真實踏過的路。老師細心地一一說明專案最後的待辦事項,幫助我們把尚未完成的拼圖補齊,讓大家知道即便課程即將結束,我們的行動還未畫下句點。

兩兩分享
兩兩分享我們的回顧與反思

我仍記得那天下午,教室裡每位夥伴的眼神真的和第一堂課時截然不同了。當初的忐忑與迷惘,如今已被一種沉穩與堅定取代。有人在紙上塗塗寫寫,記錄下重要提醒;有人靜靜地望著窗外大雨,似乎還捨不得這段旅程的結束。而在課堂的尾聲,老師也和我們圍坐在一起,沒有投影片、沒有白板,只是像朋友一樣聊起對於社會設計未來的想像——社會設計在真實世界裡如何推進、是否可能走入商業與政策、會遇到哪些倫理困境,又該怎麼選擇每一次的課程主題與實作對象。這場對話像是為整學期畫下一個開放而有溫度的結尾。


我想,直到那一刻,我們才真正有了一種「我們是一個團隊」的感覺。每個人不再只是完成自己的份,而是願意站出來承接彼此的不足、回應共同的問題。那天課後,大雨傾盆,大家撐著傘在校園中道別,有的約了晚餐、有的回家準備報告,但每個人都帶著一份靜靜燃燒的心意走出教室——這學期的學習,讓我們離「成為一個能為社會帶來改變的設計者」更靠近了一步。未來我們將走上不同的路,但我真心期待,有一天我們會在某個展覽、某個社區行動、某場社會運動中,再次看到彼此以自己的方式,為這個世界設計出一點不一樣的可能。

全員大合照
全員大合照!

Comment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