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團隊好久不見的啟動!

  • 作家相片: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 4月18日
  • 讀畢需時 3 分鐘

已更新:4月19日

[113-2 社會設計專案實作 專案共筆 >> Day3-1]


文|陳孝祤 社會三

圖|課程助教 葉淑菁



經過一個月的時間又見面了~上次見面還是穿長袖帽T,今天都是短袖了!

一開始請Patrick和語堂(雖然實際上是Jade幫忙講)幫大家review一下上次見面的狀況。


課堂開始先check-in,題目是「這個月當中,課程專案和自己有什麼關係?」挑一張圖卡能夠反映這個月跟主題的關聯。有同學覺得現階段在這個議題當中的自己算是整理期,因此有很多資訊比較亂,很像凌亂的小狗(圖卡內容);也有同學覺得很多東西都找不到,很像拋錨的車被放在沙漠中;有人從soul music切入,失智症可以接到歌詞中的情景;Jade覺得像是在孤島中的房子,因為是第一次開中間相隔一個月的專案,因此很多時候覺得焦慮或是提醒,不過也期待現在大家一起聚集到島上,可以建立新的網絡,接下來面對新的挑戰;有同學選擇一個人被摩托車拉著跑的圖像,有種被帶著前進的感受;最後的同學覺得像是「小朋友指著外面」的圖像,因為覺得跟夥伴配合的很不錯。


Check-in 遊戲
Check-in 遊戲


接著我們回憶了「team agreement」和「過程原則」,「team agreement」包含適時休息、擁抱模糊、直接溝通、信任團隊、流動;「過程原則」則有稍微修正,把論述改成正面表列(避免以既定框架接觸研究對象->以開放的視角)、以及增加易懂性(保有流動性與有機性->保有流動性與靈活地有機發展),以團體內部的目標和共識為主,而「團隊將以設計創造失智者平等的社會」對於一學期的專案而言或許太弘大,可能較難達成,因此先把「平等」的視角放在過程和設計中,則先把拿掉。


往下來到上午課堂的重頭戲:「議題盤點」,彼此和組員回顧後,和課堂上的同學更新了現在的進度,先從分成工作者和家屬組別的層次分析開始,我們爬梳了在過去這個月中,往前推進了哪些部分,其中也有跨組交流或連線的部分,不過兩組分享後,Jade提醒目前仍在收集、爬梳的過程,需要先忍住想提出解方的衝動;再到分為雙北/台灣和東亞/世界的歷史回顧,呈現了一整幅、跨時間軸的圖像。


小組內部則依此討論問題:

如果有更多中重度失智症患者,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較大,如果在前期就投入資源、家屬開始了解,可能後續的人力培訓或資源都會相對低?或是有沒有不需要、或是節省人力的解決方法?我們對失智症患者的生活理想程度到什麼程度,也會影響資源需要介入多少,那我們應該如何反思這個過程?


孝道娃娃的高科技AI技術或許是可以導入系統的部分。從孝道娃娃的命名方式或許可以窺見東亞社會對於「照護病患-盡孝道」的連結,進而連接到「孝」的傳統價值?會不會小孩發現「孝順」被機器人取代,進而反思生小孩的必要?


如果專注在台灣、雙北,可能有些資源較少地區難納入討論中?談到天邊孝子,會不會請看護(不是以家屬為主要照護者)也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


Jade回饋如果是AI取代自己和看護取代自己會不會有什麼心理差別;接下來這些價值考量(例如:孝道)可能可以keep in mind,但不會是這次的主要關注點。也提出一個從層次分析從下往上的經驗者,以及歷史分析從上往下的政策端之間的鴻溝,回到這次專案的委託方,則可以去思考民間單位、從社區出動的服務可以如何彌補這些需求或鴻溝?


小組分享
小組分享

Comments


bottom of page